塑膠產品以成本低廉且具高韌度防水輕便等特性,早已經溶入我們生活中。據環保署資料顯示,香港家庭塑膠廢料的比例,已超越世界其他各大城市。這些塑膠廢料的來源,三份二是來自市民日用的塑膠消費品,例如膠袋、包裝膠料、膠樽及膠食物容器等。由此可見,濫用塑膠製品的情況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。(摘自消費者委員會網頁)

香港每天產生10,345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被送進堆填區(含建築及特殊廢物的總量是15,332公噸),當中佔34.8%的是廚餘以及20.6%的塑膠製品。由此推算,每天有2,130公噸的塑膠被塞進堆填區。這2,130公噸的廢料,大部份都是可以再生的原材料!香港寸金尺土,現時剩下的三個堆填區(新界東北、東南及西)亦已接近飽和。而塑膠廢物的回收量更從2009的1,211千公噸下跌至至2016年的125.9千公噸%。(環保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6年統計)

塑膠是從石油提練出來的產物,石油的開採至煉製過程都會消耗相當能源,更嚴重的問題是塑膠在自然環境中分解需時五百年以上,當中的聚氯乙烯(PVC)和聚碳酸酯(Polycarbonates)在分解過程更會釋出毒素。

不想與堆填區的臭氣和垃圾山為鄰,減少廢物產生和實行回收是個可行的辦法。

再造塑膠的價值主要視乎所用物料的純度,即雜料越少,產出的再生塑膠品質更佳。所以成功的先決條例是使用識別碼,協助收集、分類和再造更容易。

目前各國通用的識別碼是引用美國塑膠工業協會(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)於1988年發表的「塑膠識別碼」(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),即是我們常見的三角符號圍繞著1-7數字的符號。其存在產品上,方便了回收再造的工序,這是保護土地資源及減少固體廢料裏的重要一環。

#

Comments are closed